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个空之后,刘婉就恼羞成怒,逮着赵俭在家的时候,气势汹汹地上门,把人给堵了个正着。
避是没法避了,赵俭也是少年心性,面对刘婉的咄咄逼人,实在忍耐不住,就跟公主大吵了一架,情急之下,甚至说出“我一开始想求娶的就是长公主,像你这般跋扈的公主,谁人想娶回家啊,连三公主都比你好呢”之类的话。
刘婉自当上公主以来,事事顺心,何曾受过这么大的委屈,赵俭是她自己求来的驸马,本以为这人活泼有趣,与自己性情相投,将来一定也会夫妻恩爱,谁知道这都还没成亲呢,就闹成这样,刘婉觉得又是委屈又是恼怒,一面气恨赵俭竟然敢不喜欢她,一面又有种长姊抢了自己心头好的恼怒,虽然理智上知道这也许跟刘桢没有关系,但是情感上还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整座咸阳城,那么多公卿子弟,青年才俊,刘婉都看不上眼,唯独看上为世人耻笑的赵家二郎,谁能料到一腔真情反而会被辜负?
张氏听完来龙去脉,也觉气恨不已,当即也不管刘婉苦苦哀求了,直接一状告到刘远那里。
刘远果然先将刘婉狠狠骂了一顿,因为这桩婚事,当初若不是刘婉主动请求,刘远再不疼惜女儿,也不可能把她嫁给名声不好的赵俭。
结果这下好了,果然出事了。
自己的女儿要骂,别人的儿子当然更不能放过,尤其是赵俭的话语之中还牵扯到刘桢,要是传出去,一个不好就会变成“两位公主抢男人”的流言版本,皇室的名声可真是要没了。
不过还没等刘远抓人,赵翘就带着儿子入宫请罪了。
准确地说,是被抽得奄奄一息的儿子。
在得知赵俭和公主吵架的内容之后,赵翘二话不说,拿着鞭子就把赵俭抽得哭爹喊娘,末了也不管他老娘和老婆的哭泣求情,直接就把人给拽进宫来请罪来了。
赵翘的认罪态度也很干脆:陛下,此事是二郎自知有错,口出狂言,对公主不敬,实在是罪无可恕,如今我已经把他打了一顿,想杀还是想怎么办,请陛下定夺。
面对已经出气多入气多少的赵俭,刘远反倒不好说什么了。
这个时候刘婉不知道从哪里得知了赵俭被绑进宫的消息,也跑过来替赵俭求情,还抱着昏迷过去的人哭得死去活来。
见到这种情状,刘远除了恨其不争,还能说什么,他只能对赵翘说,这是小儿女们之间的小打小闹,咱们这些做长辈的就不要多管了,再说你也把他打成这样,有什么罪过也都揭过去了,此事就这样罢,以后让他谨言慎行,不要祸从口出。
婚事当然也不可能就此作罢,旨意都明发了,再说就算取消,刘婉本人也未必愿意,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爱怎么就怎么,刘远真是管都不想管了。
小儿女的纠纷告一段落,刘远却被国事烦得一个头两个大。
英布不是一个好打的对手,刘远很明白,因为他就曾经跟英布交过手,此人善于用兵,又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当年若不是英布主动投降,只怕刘远还要花费很多精力才能收服他,也就不一定能够觑准时机,战胜项羽了。
这样的对手注定棘手,别说毫无领军作战经验的刘楠,便是许众芳带兵去剿,也不敢立军令状说自己一定能够打赢。
刘远原本是不想让刘楠去的,奈何刘楠再三请缨,他也想以此试试长子的能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刘楠这把剑出鞘之后,是伤人还是自伤,就全看这一次了。
从大军出发到如今已经三个月有余,刘楠断断续续和英布打了几仗,乾军在数量上占了优势,但是在经验上,英布远胜刘楠,幸而刘楠左右还有偏将杜俊辅佐提点,杜俊此人是许众芳提携上来的,打仗也很有一手,有他在,刘远也可稍微放心一点。
除却北方匈奴的威胁,剩下的,就只有身在闽越的赵歇了。
“我准备亲征闽越。”刘远对陶氏如是道。
彼时他正在陶氏的宫室内休息,闭着眼睛,任由陶氏为他揉按着额头。
这也不算泄露军情,因为此事已经在小朝会上议论过了,虽然朝中半数赞成,半数反对,不过这并没有动摇刘远的决定。
赞成的人主要是因为现在朝中确实没有拿得出手的可以出征的将领的,唯一还算有威望的便是北军中尉诸干,但是北军是拱卫皇廷的近卫部队,如果把北军也调走了,那等于京畿地区的安全也没了保障,这时候要是谁再来个谋反之类的,那所能倚赖的就只剩下赵翘的卫尉了,这也就是朝臣反对的原因。
但是刘远已经下定了决心,他本来就是马上得天下的皇帝,再度披上甲胄投身戎马对他来说不是什么难事,现在放眼国朝,西南,东南,北方,皆起战火,一处未平,就等于疆土少了一大块,时间拖得越久,只会祸患越大,甚至于成为子孙后代不得安寝的根源,所以即使匈奴一时半会无法打败,英布和赵歇这边,也绝对不能任由他们继续蹦跶——在这一方面,刘远绝对拥有作为一个开国皇帝的雄心气魄。
“朝中人才济济,陛下何必亲身犯险?”陶氏关切道。
刘远摆摆手,“此事已定,勿要多言。”
见他如此坚决,陶氏也就不多嘴再劝了,她想了想,道:“妾听说闽越是南蛮之地,山高险阻,语言不通,只怕士兵到了当地难以适应,陛下不如多带一些医者,以防万一。”
这就是陶氏的能耐了,换了张氏或者刘远的其他姬妾,就绝对说不出这番颇有见地的话。
刘远闻言果然大喜:“善也,陶姬真乃女中姜尚!”
陶氏抿唇一笑:“陛下谬赞,女中姜尚何等赞誉,妾如何当得起,不过是灵机一动,幸得陛下垂青,若论谋略,妾也万万比不上长公主啊!”
刘远哈哈大笑起来,因为局势而焦灼的心情总算有所缓解:“依我看,你比起阿桢也不遑多让了,若你是男儿,指不定如今也能当丞相了!阿桐呢,怎的不见他?”
话刚落音,刘桐便来了。
宋弘虽是刘桐亲兄长,与这个弟弟却不甚亲近,反倒镇日与刘槿待在一起,是以刘桐小小年纪,时常都是一个人看书玩耍,加上他素有宿慧,不过五六岁,说话应对便如成人一般,刘远惊奇之余,自然也倍加喜爱。
“凤栖见过阿父,阿父安好。”刘桐拱手肃然道。
“吾家小凤,快快过来,到为父跟前来坐着!”刘远朝他招手。
刘桐的步伐却依旧沉稳如初,只是稍稍加快了一些,到了刘远跟前,先是拱手,这才跪坐下来。
礼数周到得令人挑不出一点毛病。
与他比起来,刘楠和刘槿就显得有点浮躁了。
若换了从前,刘远还是草根平民的时候,定然不太会喜欢这种一板一眼的做派,但此一时彼一时,他现在已经是皇帝,看问题的角度也就跟着不一样起来,身为皇子,理当自重身份,这样别人才不敢不敬。
刘桐自出生起就已浸淫富贵之中,一举一动都有专人教导,早已养成如吃饭喝水一般的习惯,与刘楠和刘槿不同,后两者幼时曾经经历过贫困,后天再努力矫正,也不可能像天生的贵族了。
“近日学了什么?”刘远问道。
“近日习了《韩非子》、《论语》、《道德经》。”刘桐回答道。
自国策之争后,争鸣殿并没有废止,许多学者依旧留下来编书,刘远从各个学派之中挑选出一些饱学之士,充任年幼皇子的先生,刘榆年龄尚幼,还不必学习,现在在进行学习的是刘槿和刘桐。
根据先生们的反映,刘桐的学习进度明显要比刘槿快很多,过目不忘,而且能够举一反三,聪慧异于常人。
所以说刘远会喜欢这个儿子,不是没有道理的。
听了这话,刘远就挑了挑眉:“喔?法、儒、道三家都学了?可有何想法?”
“是。”刘桐道:“孩儿以为,无论是哪一家,皆各有所长,可择而用之。”
这句话若是从一个十几二十岁的人口中说出,绝不出奇,但问题是,说话的人不过是一个五六岁的幼童。
刘远眼中多了笑意:“如今天下战事又起,你如何看?”
刘桐自然知道父亲有意考究,也回答得极为认真:“东南,西南皆不足为惧,□□之心腹大患,在于北方。”
刘远:“何解?”
刘桐道:“英布、赵歇先降楚,如今又反乾,三心二意,为天下人不耻,不得人心,败亡只是迟早的事情,但匈奴作为夷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能招降,就只有两条路,要么战,要么和。”
这些话,刘远已经在朝堂上听大臣们说过不止一次了,但听儿子说起来,却有种吾家有儿初长成的欣慰。
刘远又问:“依你看,鹿城侯带兵出征匈奴,此战能赢否?”
这个问题就有点高难度了,刘桐再聪明,年纪也摆在那里,让他分析一下局势,已经足够令人惊艳了,要是还能对战争形势作出判断,那就是妖怪了。
所以刘桐稚嫩的脸上流露出一丝茫然和懵懂,看上去可怜又可爱。
刘远笑起来,将儿子一把搂在怀里,也不为难他了:“罢了罢了,为父即将亲征,阿桐就祈祷为父大胜归来罢!”
——————
是夜。
阴雨连绵。
早春三月,本该是淅淅沥沥的小雨,却演变成滂沱大雨,接连下了三天,都未曾放晴过。
夜里电闪雷鸣,偶尔天际划过一道亮光,就令人不由自主地揪起心来。
雨中又带了一丝的阴冷,连带被褥仿佛也透出一股湿漉漉的气息,宫里各处都还燃着炭火,不仅为了取暖,也是为了烘干。
桂香睡不着,今夜本不该轮到她当值,但是她担心这种天气会使得公主睡不好觉,所以特地起来查看。
现在桂香和阿津已经不必再负责做伺候刘桢的细节小活了,除了整理衣裳,为公主梳理头发还是两人打理之外,很多小事都已经交给底下的小宫女去做,桂香和阿津就相当于汉广殿的管事。
刘桢果然睡得很不安稳。
她连日来挂心刘楠的安危,本就有些浅眠,加上天气的缘故,更加少觉,下半夜好不容易才辗转入睡,但很快就在噩梦中醒过来。
桂香正好进来,瞧见刘桢拥被坐起,一脸茫然,连忙趋前关心:“公主是做噩梦了?”
刘桢点点头,脸上还带了点分不清梦境和现实的迷惘。
“我梦见大兄了……”
这年头的人很迷信,他们普遍认为梦都是象征着某种预兆的,桂香也不例外。
她闻言果然有点吃惊:“公主梦见许王了?还记得梦见了什么吗?”
刘桢抿了抿唇,不大愿意说。
实际上她梦见刘楠死在战场上了,身上伤痕累累,血从他躺着的地方蔓延开来,很快浸润了一整片土地。
桂香见她面色冷白,也体贴地没再问下去:“我去拿些热水来给公主净面罢?”
刘桢点点头。
桂香正要转身,就瞧见阿津从外头匆匆跑进来,浑身都湿透了。
刚刚做了噩梦就瞧见这幅情景,即使是刘桢也难免猛地把心提起来。
“是不是前方有战报了?”
“正是!”阿津连连点头,也没等刘桢发问,就喊道:“是捷报!大捷!许王打赢了英布!”
可还没等刘桢和桂香她们高兴片刻,阿津又道:“听说许王还受了伤,箭入三分,深可见骨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