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520小说网 www.xsw520.com,最快更新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最新章节!

    关宁铁骑

    很久以前,我以为所谓战争,大都是你死我活,上了战场,管你七大姑八大姨,都往死里打,特别是明末,但凡开打,就当不共戴天,不共戴地,不共戴地球,打死了算。

    后研读历史多年,方才知道,以上皆为忽悠是也。

    按史料的说法,当时的作战场景大致如下:

    比如一支官军跟民军相遇,先不动手,先喊话;喊来喊去,就开始聊天;聊得差不多,民军就开始丢东西,比如牲口、粮食等,然后就退;等退得差不多了,官军就上前捡东西;捡得差不多,就回家睡觉,然后打个报告给朝廷,说歼敌多少多少,请求赏赐云云。

    应该肯定的是,在当时,有这种行为的官军占绝大多数,认认真真打仗的只占极少数,所谓“抛生口,弃辎重,即纵之去”。

    这种现象也好理解。因为当时闹事的,大都是西北一带人,而当兵的,也大都是关中人,双方语言相通,说起来都是老乡,反正给政府干活,政府也不发工资(欠饷),即使发了工资,也没必要玩命。这么打仗,非但能领工资,还能捞点儿外快,最后回去了还能领赏,非常有利于创收。在史料中,这种战斗方式有个专用名词:打活仗。

    因为活仗好打,且经济效益丰富,所以大家都喜欢打,打来打去,敌人越打越多,局势越来越恶化,直到关宁铁骑的到来。

    其实关宁铁骑的人数没多少,我算了一下,入关作战的加起来,也就五千来人。卢象昇、洪承畴手下最能打的,基本就是这些人,最厉害的几位头领,都是被他们打下去的。

    之所以能打,有两个原因。首先,这帮人在辽东作战,战斗经验丰富,而且装备很好,每人均配有三眼火铳,且擅长使用突袭战术,冲入敌阵,势不可当。

    而第二个原因,相当地搞笑,却又相当的真实。

    我说过,每次打仗时,民军都要喊话。所谓喊话,无非就是谈条件,我给你多少钱,你就放我走,谈妥了就撤,谈不妥再打。

    但每次遇到关宁铁骑,喊话都是没用的,经常是话没喊完,就冲过来了,完全不受收买,忠于职守。

    我此前曾以为,如此尽忠职守,是因为他们很有职业道德。后来看的书多了才明白。这是个误会,套用史料上的话,是“边军无通言语,逢贼即杀”,意思是,辽东军听不懂西北方言,喊话也听不懂,所以见了就砍。

    所以我一直认为,多学点儿语言,是用得着的。

    高迎祥就是吃了语言的亏,估计是屡次喊话没成,也没机会表达自己的诚意,所以被人穷追猛打了几个月,也没接上头。

    在众多的民军中,高迎祥的部队,算是战斗力最强的,手下骑兵,每人两匹马,身穿重甲,也算是山寨版的关宁铁骑。虽说战斗力还是差点儿,但山寨版有山寨版的优势,比如……钻山沟。

    高迎祥钻了郧阳山区,祖宽是不钻的,因为他的部队大部分都是骑兵,且待遇优厚、工资高,要让他们爬山实在太过困难,卢象昇协调了一个多月,也没办法。

    照这个搞法,估计过几个月,闯王同志带着山寨版铁骑出来闹腾,也就是个时间问题。

    在这最为危急的时刻,更危急的事情发生了。

    崇祯九年(1636)四月,当卢象昇同志正在费尽口水劝人进山时,辽东的皇太极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建国。

    皇太极建都于沈阳,定国号为清,定年号为崇德。

    这一举动表明,皇太极同志正式单飞,另立分店,准备单干。

    通常来讲,新店开张,隔壁左右都要送点儿花圈、花篮之类的贺礼,很明显,明朝没有这个打算,也没这个预算。

    不要紧,不送,就自己去抢。

    崇祯九年(1636)六月,清军发起进攻。

    这次进攻的规模很大,人数有十万人,统兵将领是当时清军第一猛将阿济格,此人擅长骑兵突击,非常勇猛。

    难得的是,他不但勇猛,脑子也很好用,关宁防线他是不去碰的,此次进关,他选择的路线,是喜峰口。

    此后的战斗没有悬念,明朝的主力部队,要么在关宁防线,要么在关内,所以阿济格的抢掠之旅相当顺利,连续突破明军防线,只用了半个月,就打到了顺义(今北京市顺义区)。

    我认为,阿济格是个很能吃苦的人,具体表现为不怕跑路,不怕麻烦。到了北京城下,没敢进去,就开始围着北京跑圈,从顺义跑到了怀柔(今北京怀柔区),又从怀柔跑到了密云(今北京密云区),据说还去了趟西山(今北京西山),圆满完成了画圈任务。

    当然,他也没白跑,据统计,此次率军入侵,共攻克城池十二座,抢掠人口数十万,金银不计其数。

    鉴于明朝主力无法赶到,只能坚壁清野,所以阿济格在北京待了很长时间。而且,他还是个很有点儿幽默感的人,据说他抢完走人时,还立了块牌子,上写四个字——各官免送!

    我始终认为,王朝也好,帝国也罢,说穿了,就是个银行,这边收钱,那边付钱,总而言之,拆东墙,补西墙。

    不补不行。几百年里,跑来拆墙的人实在太多,国家治不好,老百姓闹事;国防搞不好,强盗来闹事,折腾了这边,再去折腾那边,边拆边补,边补边拆。

    但国家也好,银行也罢,都怕一件事——银行术语叫做挤兑;政治术语叫内忧外患;街头大妈术语叫东墙西墙一起拆。

    明朝大致就是这么个状况。客观地看,如果只有李自成、张献忠闹事,是能搞定的;如果只有清军入侵,也是能搞定的,偏偏这两边都闹,就搞不定了。

    于是一个月后,卢象昇得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他被调离前线,等待他的新岗位,是宣大总督。

    对于这个任命,无数后人为之捶腿、顿足、吐唾沫,说什么眼看内患即将消停,卢象昇却走了,以至于局势失去控制,崇祯昏庸,等等。

    在我看来,这个任命,无非是挖了东墙的砖,往西墙上补,不补不行,如此而已。

    卢象昇走了,两年后,他将在新的岗位上,完成人生最壮烈的一幕。

    接班

    听说卢象昇离开的消息后,高迎祥非常高兴,因为他很清楚,像卢阎王这样的猛人,不是量产货,他擦亮眼睛,等待着下一个对手的出现。

    他等来的接班人,叫做王家桢。

    王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