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520小说网 www.xsw520.com,最快更新大明文魁最新章节!

    明朝官员升迁有三等,一,官员考满后升迁。

    二,大臣缺员,不待考满而升迁者,称为推升。

    三,天子亲简。

    一,三在明朝都不多,所以大员都是经廷推升任。

    廷推的制度乃明朝独有。

    从洪武年开始施行,开始是皇帝有参与廷推的,当时虽说是廷推,但大臣任命还是皇帝钦点的。

    但是从宪宗开始皇帝就不参与廷推了,听说宪宗退出廷推,是因为他口吃的影响。

    所以有人说明朝君臣隔绝,不是从嘉靖起,而是自宪宗而起。从此皇帝不再参与君臣面议。

    自此不论廷议还是廷推,都是大臣们自己商量说的算。

    不过廷推之策,也是屡遭破坏,譬如萧玉这件事,虽说是打着天子名号,但谁都知道张鲸要插一脚。

    萧玉入座后,申时行与杨巍对视一眼。

    然后杨巍持本递给一直侯立得文选司郎中邵仲禄道:“既是萧公公也来了,正好我等也当公推了,对于堪任官的人选,萧公公既代表圣上前来,还请过目一二。”

    萧玉笑了笑,正要伸手接过,抬头却见杨巍意味深长地看了自己一眼,萧玉顿时心底一凛,这姓杨的不可易与,来前老祖宗再三交待,不可得罪了此人。

    萧玉当下双手一推道:“反正一会都要念知,咱家看与不看都是一样,太宰自便就是。”

    杨巍双眼一眯将堪任贴收回,递给身后的文选司郎中邵仲禄后即不再说话。邵仲禄恭恭敬敬地双手从杨巍手中接过堪任贴,摊开后肃然道:“今日奉旨廷议,公推礼部右侍郎……”

    在场大员们不再议论。

    邵仲禄将官员出身,履历,功过一一念出,而且还给予评议。

    在廷推中堪任官的名单由吏部预拟,而且对于堪任官员的才品,吏部给出自己意见,可以说吏部有左右廷推的权力。

    万历二十年,自申时行罢相以后,内阁与吏部严重不合。内阁无法通过吏部,决定官员任命,甚至廷推堪任官员的名单。

    为了从吏部手中争回权力,内阁次辅张位出了个阴招,他将廷推时由吏部预拟官员名单的惯例,改为九卿各自推举一人。

    尽管吏部上下一致反对,但此议最终得到了天子支持并通过,吏部权力大减,最后沦为会推时名义上的主持者。

    张位固然高明,但归根到底,还是内阁的权力所在。为何六部尚书与内阁大学士都是平级,但是人家要对你俯首帖耳的,原因就在这里。

    不过现在内阁与吏部还是穿一条裤子的时候。

    文选司郎中第一个念的是徐显卿,此人是申时行的同乡。申时行原来叫徐时行。

    除了徐显卿,申时行还与苏州籍前礼部尚书徐学谟乃儿女亲家,另一苏州籍的官员徐泰时与他的次子申用嘉都是他恩师前礼部尚书董份的亲家。

    申时行对于乡谊亲谊格外看重,他担任首辅后,徐显卿可以说是平步青云。

    只是徐显卿其才干略微平庸,但是胜在资历上。

    第二个念的即是原文选司郎中蒋遵箴。

    蒋遵箴担任过张居正时期的文选司郎中,在这个位置上,当年受过他恩惠的官员着实不少。在场在座的大员,除了三朝老臣严清以外,甚至连申时行都要卖此人的面子。

    所以算人情账,蒋遵箴有优势。但官场上大体上还是人走茶凉的,他又在野多年,影响力当然大不如前。

    第三个念的就是黄凤翔。

    黄凤翔榜眼出身,在朝中很有清望,他就属于明朝士大夫中清流党的标准,为人正直,又不失狷介,必要时敢于直言进谏。

    不过这样的官员,在皇帝,以及申时行一方的执政的眼底就是迂腐,可是沈鲤,宋纁愿意推举他。

    邵仲禄念完了三名堪任官后,清了清嗓子,然后道:“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学士林延潮,嘉靖壬戍生人,籍福州府侯官县洪塘乡,十四岁补侯官县生员,十五岁举于乡,万历丙午年福建乡试林延潮榜解元,十九岁登第,万历壬辰年礼部试林延潮榜会元,殿试钦点为头名状元,进士及第。”

    上一面段话介绍林延潮的出身。

    殿试头甲三名是进士及第,二甲是进士出身,三甲是同进士出身。

    在下面是举人,监生等等。

    选官第一个就是看出身。

    “释褐后入翰林院,在院兢兢业业,先后任詹事府左中允,翰林院侍读,兼经筵日讲,讲书效劳,圣意嘉许,三年后外放为归德府同知,又升任归德府知府,吏部考绩天下第一,调京任詹事府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又迁为詹事府少詹事仍兼翰林院侍讲学士至今。”

    其次是履历。

    最后邵仲禄评价道:“林延潮致学十余余,为官八年,称得上为学不负古今圣贤,为官不负天子百姓,吏部举林学士为堪任官,敬其才,敬其学,敬其品,敬其为国为民之心,当年本官读他的奏章,其中有一句'*******,*******'至今犹记,本官相信此言可为心声,林学士为礼部侍郎,必不负三元之名!”

    邵仲禄说完,众大员们心知,林延潮出身履历都是没的挑,是三人中最出众的,但是资历却是一个大短板。

    要知道徐显卿,黄凤翔,蒋遵箴三人都是隆庆二年的进士。

    最重要的是,在会推前,又出了行贿宫中贵档的事。

    邵仲禄说毕将堪任贴又交还给杨巍。

    杨巍持帖道:“方才邵郎中之言诸公都听清楚了,诸位推人,不可先入为主,当以必国家社稷为念,秉持公心。稍后老夫将这堪任贴递下去,推何人为正何人为陪,诸公心中想定后,各自题画,不可与他人商议。”

    这就是会推的流程,吏部念完官员出身履历,下面的官员就于每个人的堪任帖上题画。

    每个官员有两个推荐名额,一正一副,认为正的,就在堪任贴官员的名字下面写个正,认为副的,写个陪字。

    最后吏部将堪任贴上的名字汇总后,再报上去,一般而言,正字最多的写在第一个,称为正推,陪字最多的写在第二个,称为陪推,最后名单呈御览,给天子圈用。

    这是侍郎级别官员廷推,有正推陪推之分,若是阁老,尚书级别官员廷推,则要写得更多。

    但无论名字多少,皇帝与文臣长久的默契下,名字写在第一个的就是正推,一般情况下,天子会尊重会推制度,圈用正推上来的官员。

    当然也有不走寻常路的皇帝,不用正推,而用陪推。

    不过这时候文官们就要很不高兴了,碰上好说话的皇帝,文官敢直接将奏章糊你……墙上,大意就是说'皇帝你要造反吗?'

    而陪推被皇帝圈用的官员,有时候也会摄于舆论压力,以及遵守廷推的制度,会推辞掉天子的任命,不敢接任职务。

    如此之下会推也会变成流于形式,为了对付文官这一手,皇帝索性将正推陪推的官员一概不用,下令文臣重推,正德皇帝就干过这事,曾为了一个官职,下令文官重推三次,最后仍是不用。

    甚至不下旨廷推,宁可官位空缺。

    当年张居正也不是善茬,万历初年推举吏部尚书,推廷结果左都御史葛守礼为第一,工部尚书朱衡为第二,南京工部尚书张瀚为第三。

    当时张居正不喜葛守礼,朱衡,于是授意天子将末名的张瀚提拔为吏部尚书。张瀚在朝中根基浅薄,担任吏部尚书后只能依附于张居正。

    而当今天子的作风与张居正一脉相承,特简大臣不说,用陪推,末推也不在少数,当然官员认为天子此举非体就是了。

    而申时行在廷推中从不与皇帝正面刚,既然皇帝喜欢选陪推,他会在正陪二推都换上自己人就是,到底选哪位就看皇帝的心情了。

    杨巍说完,众大臣们都在心底默议了一番,这时候不可以相互通气,不过要通气也早通气过了,然后杨巍就准备将堪任贴发下去。

    而就在这时,大理寺卿孙丕扬出班道:“列位同僚,孙某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杨巍道:“公推之前,孙廷尉还请长话短说!”

    孙丕扬直言道:“回禀太宰,此话恐怕短不了,昨日夜里本官连夜提审少詹事林延潮兄长林延寿行贿宫中都知监太监高淮的案子!”

    沈鲤,宋纁二人目光一凛,一并朝申时行看去。

    “眼下已是证据齐具,今日在廷推之上,不知可否将证据示与诸公?”

    众大员们心底一凛,孙丕扬此人一贯耿直,高拱在时顶撞高拱,张居正在时顶撞张居正,现在轮到了申时行吗?

    杨巍问道:“孙廷尉,早不说晚不说,为何这时候才说?”

    孙丕扬道:“启禀元辅,太宰,昨日元辅曾令孙某于廷推前禀告此案。”

    众官员看向申时行,但见申时行点了点头,默认了此事。

    杨巍问道:“孙廷尉廷推前不说,廷推时再论是为何?”

    “孙某方才不说,是因为孙某以为自己说得够明白了。林延寿此案与言官弹劾,言官弹劾归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