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也难怪小薛氏这般忧心,如今她满腔母爱都放在小女儿秦锦春身上了,一心盼着秦锦春能过得好。能说成蔡家这门好亲事,她自然是高兴万分,可是,如果嫁得高门大户的代价,就是从此母女分离,小女儿还要去苦寒之地受罪,又要冒着守寡的风险,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小薛氏宁可小女儿嫁得平凡一些,平平安安一辈子,夫妻白首偕老就好。
然而她这番心事,在座的妯娌们不是个个都能理解的。
小冯氏安慰她:“城卫的差事虽然好,但蔡十七若是一直跟在蔡世子身边做跟班,也难有出头的一日。调去边军驻守几年,只要立了功劳,想要调回京城来,将来高升也就容易了。蔡十七背靠着云阳侯府,不愁无人赏识,缺的只是资历和功劳。云阳侯给侄儿安排这么个差事,就是有心要栽培他呢。大嫂放心,边军听着危险,其实一年到头,也遇不上几回敌袭,来的都是小拨人马,大军一出动,没两天就能平息了。我在大同的时候,也不是没见过,初时还挺害怕的,没想到敌人连大同城的城门都没摸着,就被剿灭了,叫人白担心一场。我们五爷倒是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练兵上,一年都未必能遇上一回敌袭呢。听说榆林那边的战事会多一些,但也都是零零星星的小战罢了。”
蔡胜男也道:“正是如此。别看十七只是云阳侯的远房侄儿,但他自小在云阳侯府长大,说他是云阳侯夫妻的亲子,也不过如此了。蔡家长辈们都十分看重他,不会给他安排特别危险的去处的,还等着他将来成长起来了,可以成为蔡家的顶梁柱呢。况且,不但蔡家,就连闵家、马家等等,真正想要在军中做出一番成绩来的子弟,谁不是要往边镇走一遭的呢?留在京中固然是舒适太平,但靠着熬资历升上去,熬到头发花白了,也未必能有四五品,哪里及得上边城回来的将领们风光?不说我们世子爷,就是五爷,又何尝不是如此?人人都是走这条路的,大嫂也不必担心太过了。”
姚氏则笑着推了小薛氏一把:“有这么出息的女婿,你还愁什么?只等着他给你家四丫头挣个诰命回来就是了!女婿如今的官位,论品阶就已经在大伯子之上了,你们家四丫头的风光,还在后头呢!”
闵氏则说:“要是四丫头害怕边城危险,大不了就留在京里看家,不跟着去辽东就是了。这样的事也不是没有,除了领军的将军一定要将家眷留在京城以外,寻常武官带家眷守边,或是留妻子在家奉养公婆,都是常事。只不过年轻夫妻分开两地,时间长了,关系疏远了事小,万一蔡十七年轻人火力大,一时没憋住,找了个妾室通房,那就麻烦了。到时候只怕婆家那边的长辈,也不会帮四丫头说话的。因此她成亲之后,最好还是跟着蔡十七过去,照顾男人的衣食住行是一回事,帮着打点官场上的往来交际,也能给男人省下许多功夫。”
秦家的几个媳妇,闵氏出身将门,蔡胜男与小冯氏都有多年边镇生活经历,都可以给小薛氏提供经验做参考。她们是真没觉得蔡十七被派去辽东驻边,有什么大不了的。顶多就是辽东比大同与朔州更冷些,冬天可能会不太习惯罢了,但辽东那边承平已久,先前驻守的辽王府又挺富庶的,驻军日子过得不会差,更别说蔡十七又不是寻常门第出身,以云阳侯在军中的地位威望与人脉,还怕他小夫妻俩过去了会受罪吗?
然而小薛氏的心情并没有因为妯娌们的劝说而安定多少。她知道,其他人说的,跟她真正担心的,其实并不是一回事。
犹豫再三,她还是坦白地说出了自己心中最大的担忧:“先前仪姐儿出嫁的时候,我娘家那边来了人坐席,后来……我们太太就跟我们娘家那边……和好了。是我叔父前几日来家里说起,道是从江南的一些商户那边得来的消息,京城这边……好象在特意收购大批夏粮和秋粮,除去各地留下足够自用的,今年产出的粮食,至少有一半,都已经有了买家,连契约都签了,还有官府出面做保。这些粮食,通通都要运往辽东那边去。我叔父小时候见过边疆大战时,江南运军粮北上的情形,觉得可能是辽东准备要开战了。他想着,这兴许是一条财路,朝廷要粮食,薛家也有粮,还可以上岭南和闵地去收粮,若是能跟朝廷做生意,不但有钱赚,还能卖朝廷一个好,因此特地来家打听,问能不能让家里人也掺一脚……这种事儿我如何能知道?只是好好的,往辽东那边运大批粮食,还是朝廷出面,说是要打仗了,叫人如何不担心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